渡口记忆
1 / 10

渡口记忆:搞好攀枝花,做梦都笑醒

DUKOU Memory : Panzhihua City Identity

Client | 攀枝花市政府

Project Type | 城市形象

Year | 2016

 

渡口记忆 文创街区:传递三线精神,攀枝花一直在路上。

“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就拿我的稿费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川西南边陲、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有一片不毛之地,通过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建设人民肩挑手刨,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突破“地质禁区”,将“呆矿”变“宝藏”,成功出铁产钢,建成了一座新兴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1965年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着手组建城市时初名为攀枝花特区,而当时出于对建设工作的保密,命名为渡口市,之后又改名攀枝花市。在同纬度地区中这是一个独具南亚热带风光的城市,市区内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木棉花树),攀枝花市因此得名。

 

攀枝花市(原名渡口市)的兴起,是三线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昭示的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而“渡口记忆”,正是三线建设者们在艰苦奋斗岁月里的点滴印迹。

 

“渡口记忆”承载着老一辈人的记忆的同时,也背负和积淀了攀枝花建设以及全国“三线建设”的文化。为保护传承三线建设历史、追忆渡口文化,2016年,兄弟设计接到关于渡口记忆文创街区整体打造的设计委托,对我们的设计师来说,这是一次具有多维度价值意义的挑战。

 

 

 

PART1:让渡口记忆,重焕生机

在视觉表现上,我们对“渡口记忆”进行层层分析,提取了渡口建设时期的人物、花卉、建筑、交通设施等元素,结合当年的建设口号,输出具有故事性意义的标志,并定下整体风格。视觉画面采用现代化语言呈现,通过独特的色彩及多元化视觉符号表现,打破老旧、古板的常规形式,让“渡口记忆”重新焕发生机。

标志标准规范

 

 

辅助图形

标志标语组合

 

图形组合与应用

 

 

 

PART2:开启回忆旅程,细节里见文化印迹

针对文创街区的日常宣传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物料应用系统,内容包含办公事务、宣传品应用、多媒体应用及广告宣传、导视标识、吉祥物等物料设计。这些饱含历史和故事性视觉设计的点缀,给文创街区的日常点滴增添了崭新的充盈感,让人们体验到无处不在的三线奋斗精神、感受那段无私奉献、热血沸腾的岁月。

可爱的积木伴手礼

 

办公用品&宣传应用

 

视觉搭配与应用

 

 

 

吉祥物&导视标识系统

 

 

 

PART3:打造开放与活力的,城市特色街区

 

相对于三线建设博物馆,“渡口记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休闲及商业空间,我们希望人们在这里既能感受到先辈的开拓及奉献精神,同时亦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开放与活力。所以在街区装饰部分,我们收集了许多有趣又可爱的历史记忆细节并将其融入街道,通过更加生动、时尚的艺术形式展现三线精神、讲述攀枝花的故事。

艺术风格规划

 

雕塑——星星之火 攀枝花因矿而生,因钢而兴,在正对渡口桥的位置设置此雕塑,意在让观众触景生情,思绪瞬间回到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巷道——渡口记忆影展 展出攀枝花三线建设时期的表现建设者们劳动、学习、休闲等场景的历史照片。

 

彩绘楼梯——建设口号

街区建设

 雕塑——英模墙  上十万枚钛钢铸成的小钢柱,像螺丝钉一样嵌在墙面,组成一幅城市建设场景。它们就像无数为攀枝花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英模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城市奉献一切。他们有的是受到点名表彰的英雄和模范(部分钢柱激光雕刻英模姓名),更多的则是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街区建设

 

雕塑——钻探者 攀枝花,一个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无数的第一代建设者们用他们的青春和勇气为我们建造了这个繁荣而富强的城市。钻探者正是第一代建设者们的一个缩影,伟岸、英武、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鼓舞攀枝花人不畏挫折,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雕塑——沸腾的磁铁矿石 配合下段钢煅及钢水景观,构成一个抽象的钢铁生产场景。同时在形式上也与上段的铁矿石有所呼应。

 

雕塑——三件宝休息凳 由于条件艰苦,草帽、手电、水壶,是攀枝花建设初期建设者们必备的三件日常用品。散落在街区各处的三件宝休息凳让游客随时能感受到当年的艰苦,感恩先辈的奉献精神。

 

街区建设

Related Project